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课程
全部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 热点专题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时事热点和政策解读 课程思政 “四史”学习 教学科研与论文写作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大赛 教学能力提升 教育改革与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应用 最新课程 教学理念 教学技能 教育技术 师德师风 教师身心健康 示范课 大师访谈 其他 往季直播
全部 信息化教学实践 多媒体技术 信息素养
默认 访问量 报名数 发布时间 学时 学分

依法规范上网与数字安全保护

 报    名 

陈波 南京师范大学 学时: 2 学分: 0.20 0:0:0 报名数量:163

课程简介:信息化时代,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可以说人人都离不开网络。讲座基于具体案例,分析网络安全常见问题,讲解如何依法规范上网,争做良好网络秩序的维护者;站在教师角度,分析在备课及教学...

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

 报    名 

陈 波 学时: 3 学分: 0.30 0:0:0 报名数量:117

课程简介:在当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活动。网络虚拟社会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已经对个人安全、社会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产生了深刻影响。本课程从技术、法律、社会的层面介绍...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和操作——以“学生慕课”教学为例

 报    名 

杨攀 西南大学 副教授 学时: 1 学分: 0.10 0:0:0 报名数量:12

课程简介:本课程简要分析了“互联网+教学”,特别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原因、形势和理念;着重从课程目标、课程知识、课程环节、课程资源、课程成绩、课程调查6大方面介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

算法的作用

 报    名 

宋伦继 学时: 1 学分: 0.10 0:0:0 报名数量:7

课程简介:科学工程计算被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通过数值模拟手段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通过学习本课,能够对数值算法和数据分析等内容形成一定的认知,了解利用数学和计算机解决科学工程问题的方...

数字时代的学习

 报    名 

陈光亭 学时: 2 学分: 0.20 0:0:0 报名数量:192

课程简介:讲座面向大学生群体,从数字诞生讲起,回顾数字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揭示人类在数字、数据、信息、人工智能等层面上对“数”的认识和应用,结合新基建、“东数西算”工程等产业热点,剖...

数据与统计

 报    名 

杨楠 学时: 6 学分: 0.60 0:0:0 报名数量:18

课程简介:本课程基于商业、科技、卫生、政府、教育、经济、人文等不同领域的众多案例,多角度阐述常见数据推断的表现形式与本质特征,从数据生成、数据展示、统计推断等方面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在拓...

如何打造优质在线课程

 报    名 

包国章 窦可阳 刘颖 蒋拓 学时: 4.50 学分: 0.50 0:0:0 报名数量:233

课程简介:吉林大学教务处为了推进在线课程建设及在线教学模式与教学改革深度融合,特建设此培训课程。本课能够帮助教师了解什么是在线课程,学习如何建设在线课程以及教师实操经验分享,帮助高校教师...

融合信息技术的智慧教学

 报    名 

陈琼 福建农林大学 副教授 学时: 1 学分: 0.10 0:0:0 报名数量:3

课程简介:智慧教学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不仅使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成为了可能,还能够有效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而言意义非凡。如何融合信息技术实现智慧教学?本课程...

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

 报    名 

陈斌 学时: 5 学分: 0.50 0:0:0 报名数量:61

课程简介:本课程结合社会热点和算法实践项目,介绍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应用领域和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展示信息社会各领域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发展前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深入理解人工...

区块链技术与应用

 报    名 

赵其刚 学时: 4.50 学分: 0.50 0:0:0 报名数量:6

课程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作为第二代互联网技...

技术赋能课堂教学创新

 报    名 

黄立新 学时: 1.50 学分: 0.20 0:0:0 报名数量:13

课程简介:提升课堂参与度,实现良性课堂互动是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如何借助技术手段优化信息呈现环境,真正使技术赋能教学?本课程主要介绍课堂教学的创新互动方式,助力创建高效课堂。

打造立体化线上资源,推动混合式教学改革

 报    名 

裴世鑫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教授 学时: 1 学分: 0.10 0:0:0 报名数量:2

课程简介: 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的发展,有特殊的形成机制和培育方法。顺应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发展规律,了解其培育方法,有助于高校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育人目标,也有助于学校管理部门做好教师发...

点击加载更多